10月,欧洲列日机场上演了一场跨境军事装备拦截大戏,比利时海关在瓦隆尼亚地区的这座航空枢纽,拦下了四个从瑞士启运的神秘箱子。
箱子里装的不是普通货物,而是以色列国防公司急需的军事组件,更关键的是,这批货物压根没办任何必备的许可证。
事情得从10月7日说起,瑞士苏黎世机场,四个沉甸甸的箱子被送上航班,这些箱子来自瑞士公司Swissto12,里面装的是天线和射频组件,目的地直指以色列。
按原计划,这批货物会先飞到比利时列日机场过境,10月13日前完成手续,再转运至以色列交付给埃尔比特系统公司。
列日机场作为欧洲重要的航空物流枢纽,每天过境的货物不计其数,但这批货物的运气显然不太好,刚到比利时就被盯上了。
10月9日,比利时瓦隆尼亚首相阿德里安・多利蒙的内阁,收到了瑞士新闻网站Heidi.news的相关报道。
这一下,原本可能被忽略的过境货物,成了官方重点关注的对象,本来想顺顺利利完成过境运输,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监管核查。
当这批货物准备继续转运以色列时,比利时海关和瓦隆政府直接出手,把箱子拦了下来,直到10月下旬,专项调查报告正式提交,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彻底清晰。
报告明确指出,这批看似普通的电子组件,其实属于军事装备范畴,而运输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许可证,一个都没办。
跨境运输军事装备可不是小事,流程合规是底线,但这批货物的操作,简直是把合规当摆设,按照相关规则,这类军事装备从瑞士出口,必须先拿到瑞士的出口许可证。
途经比利时瓦隆尼亚地区时,还得额外办理当地的过境许可证,这两个许可证,相当于跨境运输的通行证和路条,缺一不可。
可核查结果显示,涉事方压根没办理这两份关键文件,属于典型的无证运输,比利时方面扣留货物,完全是依法办事,没任何问题。
国际上对跨境军事装备运输的管控本就严格,联合国《武器贸易条约》和欧盟的相关条例,都明确要求军事装备跨境需履行完整审批手续。
瓦隆尼亚地区更是有自己的明确立场,多利蒙首相早就强调过,绝不会发放可能增强冲突方军事能力的出口许可证,对运往以色列及被占领土的武器类货物,始终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。
监管部门的态度不是说说而已,目前,这批被扣留的军事装备还在比利时手中,海关已经接到明确指令。
不仅要看好这批货物,还要对所有途经瓦隆尼亚、目的地为以色列的同类货物,进行更密切的监控。
搞不清涉事方当初是心存侥幸,还是真的不懂规则,这种无证运输的操作,不仅让货物被扣,还可能面临后续的法律追责,其实类似的违规案例,在欧洲并不是第一次发生。
2023年,德国汉堡港就曾查获一批拟运往中东的无证军事通信组件,涉事企业最后被高额罚款,还被限制了出口权限。
2022年法国马赛港也拦截过来自东欧的未备案武器配件,后续还启动了跨国联合调查,这些案例都说明,跨境军事装备运输的合规红线,碰不得。
瑞士Swissto12公司作为生产方,按理说应该清楚相关规则,这家专注于射频与微波技术的企业,此前也参与过欧洲多国的国防项目,不可能对出口许可证的要求一无所知。
而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,作为以色列最大的国防承包商之一,常年从事军事装备采购,对跨境运输的流程也该了如指掌。
双方都该懂的规则,却偏偏都忽略了,这背后的原因确实耐人寻味,是为了赶时间简化流程,还是故意规避监管?
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,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,无证运输军事装备都并非明智之举,这不仅破坏了国际武器贸易的秩序,也给地区局势带来了潜在风险。
此次事件,也让比利时的监管态度彻底显现,作为欧洲的物流枢纽之一,比利时在跨境军事装备管控上的严格,其实是在践行国际责任。
冲突地区的武器扩散,往往始于一次小小的违规运输,比利时的拦截,相当于堵住了一个可能的风险漏洞。
毫无疑问,这批被扣留的军事装备后续如何处理,会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,是返还瑞士,还是依法没收,抑或是其他处置方式,都将影响未来跨境军事装备运输的合规走向。
而涉事方的责任追究,也会给行业敲响警钟,在当前中东局势紧张的背景下,国际社会对军事装备跨境运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任何一点违规操作,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此次比利时拦截无证军事装备的事件,不仅是一次单纯的监管行动,更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:跨境军事装备贸易,合规是底线,谁也不能例外。
老老实实办好审批手续,按规则办事,才是跨境运输的唯一正道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