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1日,法国海军在西部海域发生了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。法国海军特种部队登上一艘名为“博罗凯”号的油轮,并将其押至圣纳泽尔海军基地。油轮属于非洲贝宁国旗,吨位高达11万吨。船上有两名中国船员——一位是船长,另一位是大副,两人当场被扣押。法国方面表示,这两名船员拒绝提供船舶的国籍证明,因此采取了扣押行动。
这起事件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。核心问题涉及油轮上运输的货物——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原油。油轮从俄罗斯普里莫尔斯克港起航,原计划将油品运输到印度的瓦迪纳尔港。法国海军并非临时决定行动,而是在经过长时间的监控之后,才决定进行扣押。
事实上,“博罗凯”号早在2025年2月就已被欧盟列入制裁黑名单,原因是它被认为隶属于俄罗斯的“影子舰队”。所谓“影子舰队”,是俄罗斯为规避西方石油制裁而建立的一支船队。这些船只经常更换名称,挂上其他国家的国旗,继续运送俄罗斯石油。而西方国家认为,这些船只没有正规保险,且不符合安全标准,构成海上安全隐患。法国这次扣押“博罗凯”号,就是基于欧盟对俄制裁第16轮的相关条款,傲世皇朝代理注册允许扣押涉嫌违反制裁的船只。
不过,俄罗斯方面对此表示强烈反对。普京在10月2日明确表示,公海上拦截油轮是“海盗行为”,并指出该船悬挂的是第三国国旗,船员也不是俄罗斯人,因此俄罗斯无权干预此事。值得注意的是,事件的另一个背景是,9月下旬,丹麦多个机场因无人机活动被迫关闭,调查发现这些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与“博罗凯”号相似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表示,关于此事需谨慎处理,但法国检察机关并未等待更多证据,已开始调查,理由是怀疑该油轮涉及无人机干扰活动。
俄罗斯对事件的态度也耐人寻味。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多次表示,他们并未掌握关于该船的详细信息,甚至表示“不知道你们说的是哪艘船”。这一模糊的回应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并不意外,俄罗斯显然不希望直接卷入这一法律纠纷,同时也希望为后续的谈判留下空间。普京警告称,扣押俄罗斯的石油运输船可能引发冲突。
从法律角度来看,这起事件涉及多方面争议。首先是船旗国的管辖权问题。根据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,沿海国可以对外国船只实施管控,但必须符合“无害通过”原则。如果法国无法证明该油轮违反了相关法律,那么扣押行为可能被视为滥用权力。其次,“影子舰队”的合法性问题同样复杂。欧盟认为这是绕过制裁的工具,但国际法并未对“影子舰队”做出明确规定。俄罗斯则认为,这些船只是正常的商业运输工具,西方的制裁本身便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。双方在法律上的巨大分歧意味着,事件的解决可能会拖延很久。
目前,“博罗凯”号仍被扣押在圣纳泽尔基地,关于两名中国船员的后续处理仍未确定。法国检察机关表示将继续调查,并不排除提起刑事指控。而俄罗斯可能通过外交手段对法国施加压力,甚至可能采取反制措施,例如限制欧盟的能源运输。对于中国而言,如何在不卷入大国博弈的情况下,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,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